锅壳锅炉——有一个较大的钢制筒体,内布置烟管受热面。根据燃烧装置的布置可分为内燃式锅壳锅炉与外燃式锅壳锅炉。特点:结构紧凑,整体性好,对水质要求不高。
水管锅炉——本体由较小直径的锅筒和管子组成,受热面与炉膛布置灵活,传热好,适合大容量、高参数锅炉,但是对水质要求高。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工业生产发展,特别是蒸汽机的发明,锅炉应运而生,18世纪末,圆筒形蒸汽锅炉诞生,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此期间锅炉发展:型号、压力、温度、结构。
锅炉的演变过程如图4-1所示,形象地展示了锅炉的发展方向和结构型式的演变过程。
在蒸汽锅炉发展的同时,由于热水供热系统的发展和节能的需要,热水锅炉(热水采暖)也正在迅速发展。还有一部分余热锅炉也受到普遍重视。
锅壳锅炉是在工业上应用最早的一种锅炉形式。由于锅壳承压,直径不宜很大,一般为低参数、小容量锅炉。
水管锅炉:水、汽或汽水混合物在管内流动吸热,烟气在管外冲刷放热的受热面。
水的加热、汽化、汽水分离等过程均在锅壳内完成,水循环安全可靠;锅壳体积大,水容积大,适应负荷变化的能力强;对水质要求不高。
炉膛小,四周水冷程度大,燃烧条件差,炉内温度低,需要优质煤;烟气纵向冲刷,传热效果差;锅壳直径大,耗材多,而且蒸汽参数受到限制。
锅炉构造:在卧置的锅筒内,有一个具有弹性的波形火筒,火筒内设置炉排;在锅筒左、右侧及火筒上部布置有烟管;火筒和烟管都沉浸在锅壳的水容积里。
第三回程:烟气经前烟箱汇集后,进入火筒上部的烟管向后流动,见图4-2d。
缺点—烟管采用胀接,易渗漏,烟管之间距离小,清除水垢困难;烟管水平布置易积灰;燃烧条件差,不宜燃用低质煤;炉排安装、拆卸、维修不大方便。
炉膛前部:采用耐火材料砌筑拱碹,以达到蓄热,稳燃和增强辐射的目的;配置燃油或燃气设备,微正压燃烧(2000Pa),可不用引风机。
卧式外燃锅壳锅炉,又称烟水管锅炉。图4-5d所示为DZL2-1.3-AⅡ型锅炉。
第一回程——燃烧后的高温烟气在炉膛内经前、后拱组成的喉口,由前向后流动;
优点—结构较合理,安全可靠性好;燃烧稳定,热效率可达77%~81%。煤种适应性较强,排烟黑度和含尘浓度能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
煤由人工通过上炉门加在水冷炉排上,在上、下炉排上燃烧后生成的烟气,经炉膛出口进入后下烟箱,而后纵向冲刷流经第一、二水平烟管管束,最后汇集于后上烟箱,再经烟囱排至大气。
结构紧凑,占地少,便于安装和搬迁。属内燃式炉膛,炉膛温度水平低,低质煤难以燃烧和燃尽,热效率和出力都有所降低。适应于燃较好的烟煤。
⑵在燃烧方面:炉膛不再受锅筒限制,可根据燃料特性自如布置,燃烧条件改善,热效率有较大提高;
⑶在传热方面:可尽量组织烟气对水管的横向冲刷,与烟管的纵向冲刷相比传热系数提高;
炉膛四周布置水冷壁,前墙水冷壁由锅筒引接的下降管供水,后墙及两侧墙水冷壁由对流管束下联箱引接的下降管供水。
烟气流程——锅炉配置机械风动抛煤机和倒转链条炉排,燃煤大部分被抛向炉膛后部,并在此开始着火燃烧。随着炉排由后向前逐渐移动,煤层逐渐燃尽,最后灰渣在炉排前端落入灰渣斗。炉内高温烟气→前墙左右两侧烟道→对流烟道,烟气由前向后横向冲刷对流管束;左右两侧的烟气在炉后的顶部汇集,折转90°向下 →过省煤器、空气预热器→除尘器、引风机、烟囱排入大气。
汽水流程——软化除氧水经锅炉给水泵加压,送入省煤器预热后进入锅筒,分别在水冷壁和对流管束两个循环回路内受热、汽化,形成汽水混合物再回到锅筒,经汽水分离装置进行汽水分离,分离出来的水回到锅筒水空间,合格的饱和蒸汽引入蒸汽过热器加热,达到额定参数的过热蒸气经主蒸汽阀送往用户。
缺点——锅筒水容积小,出力较大,锅炉需设自动给水设备,水质要求较高。飞灰含碳量高,燃烧不完全,热损失大。
炉膛与对流烟道平行布置,一侧为炉膛,另一侧为对流烟道。炉膛四周布置水冷壁,其中一侧水冷壁管弯曲形成炉顶。在对流烟道中,布置对流管束。布置方式成“D”形。
在对流管束(管排)中常设有纵向隔墙,将对流管束分成两部分。烟气由炉膛流出后,先流过第一组管束,再由第二组管束流出。
煤由煤斗落到链条炉排上,煤层随炉排向后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完成煤的燃烧过程,最后燃尽的灰渣移到炉排末端,经老鹰铁落入灰渣斗。
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炉膛后拱上部的烟气出口→切向进入燃尽室→燃尽室左侧的烟气出口→第一对流管束→第二对流管束→省煤器、引风机和烟囱排入大气。
炉膛采用一侧狭长布置,有利于采用机械化炉排,燃料在炉排上停留的时间长,可降低固体燃烧不完全损失;
锅炉炉膛在前,对流管束在后。正面看,居中纵置双锅筒间对流管束,构成O字形布置。
炉膛两侧布置水冷壁,如上锅筒为长锅筒,水冷壁上端直接接入上锅筒,呈“人”字形联接;如上锅筒为短锅筒,则两侧水冷壁分别设置上集箱,再由汽水引出管将上集箱和锅筒相连。
上、下锅筒、对流管束安装在炉膛之后,炉膛四周及炉顶全部布满水冷壁(蒸发受热面),烟窗在炉膛后墙上部,后墙水冷壁在此处被拉稀,形成凝渣管。
燃料燃烧生成的烟气经烟窗凝渣管,经蒸汽过热器、锅炉管束,进入尾部烟道,经省煤器、空气预热器、除尘器、引风机、烟囱排入大气。
锅炉整体性差,宜采用散装形式,构架和炉墙较复杂,安装周期长,金属耗量大,成本高。
锅内介质无相变,始终都是水(水温低于压力对应下饱和温度20℃ 以上,无需汽水分离装置)。
强制循环热水锅炉一般不设置锅筒,而是由受热的并联排管和集箱组成,又称为管架式锅炉。
锅炉四角布置4根垂直不受热的大直径管子(角管),大直径管与上、下集箱联通;炉膛四周的膜式水冷壁固定在上、下集箱间;角管、集箱、膜式水冷壁构成整体。
锅炉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面为炉膛,后面为对流烟道,中间用隔火墙隔开,隔火墙上部设置烟窗,后墙水冷壁在此处拉稀,形成凝渣管。
燃料燃烧后生成的高温烟气上行至炉膛出口烟窗,折转后进入对流烟道,横向冲刷对流受热面,从对流烟道底部流出锅炉,经除尘器、引风机、烟囱排入大气。
热网回水经循环水泵加压,进入进口集箱8,送入旗式对流受热面6,经上集箱5,通过角管7送入水冷壁下集箱2,分配到炉膛四周水冷壁3,加热后汇集到出口集箱4,经供水阀送往用户。
自然循环热水锅炉是靠下降管和上升管中水的密度差,产生的循环推动力,使下降管内的水不断下降,上升管内的水不断上升,形成循环流动。
单锅筒横置式链条炉,锅炉呈Π型布置。炉膛四周布置水冷壁,尾部竖井布置省煤器,尾部烟道布置管式空气预热器。
为适应燃料燃烧,采用了低而长的后拱(倾角为10°),与前拱配合以达到加强气流扰动和改善炉膛充满度的目的。
循环水泵将循环水→省煤器第一组管束→中间混合联箱→第二组管束→第三组管束→出口联箱,并通过4根 Φ108×4mm的连接管→锅筒。
锅筒内设有隔板,由省煤器来的循环水→锅筒两端的下降管区域,锅水→分散下降管→水冷壁下联箱→水冷壁(在水冷壁内吸热)→锅筒。
燃烧用空气由炉排下部风室送入,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在后上方沿炉膛宽度均匀地进入水平烟道,再转折向下,依次流经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排出炉外。
工质压力是大气压,亦即表压力为零,也称为无压锅炉。此种锅炉本体是敞开的,直接与大气相通,一般在锅炉制造时在本体上开一个流通面积很大的孔,以便安装通气管,这保证了表压力永远为零。
循环水泵的安装位置不同(承压锅炉循环水泵在供热回水管道上,常压锅炉循环水泵在供水管道上);
常压热水锅炉属于开式系统,水泵耗电量比较大,并随着建筑高度增加,其耗电量随之增加;
突然停电时,系统回水容易倒回锅炉,所以一般在高于锅炉本体的位置安装缓冲水箱和采取相应的自控措施;
半辐射式(屏式)过热器:位于炉膛出口,呈挂屏型,吸收对流放热和辐射放热。
立式过热器:支吊简便、可靠,不易积灰或结渣,但疏水和排气性差,停炉时易积水腐蚀管壁,启动时管内空气积滞易烧坏管子。(图4-25)
按照蒸汽与烟气的流动方向,可将过热器布置成顺流、逆流和混合流等多种型式,如图所示。
顾名思义,就是省煤。省煤器是利用锅炉尾部烟气来预热锅炉给水的热交换设备。它能有效地降低锅炉排烟温度,提高锅炉热效率,节约燃料,因此而得名。
布置与换热形式:省煤器布置在锅炉尾部烟道中,烟气从上向下流动,给水自下向上流动,形成逆流放热。保护措施:
设置旁通烟道:在省煤器处可设置旁通烟道,当省煤器发生故障或蒸汽锅炉启动点火时(不需要给水),烟气由旁通烟道流过。
设置再循环管:锅炉起动时,打开再循环管上的阀门,省煤器、上锅筒内的水,在温差作用下形成循环流动,使省煤器得到冷却。
设置安全阀:安全阀的始启压力应调整为装设地点工作压力的1.1倍,以防止省煤器超压。
钢管省煤器是由许多平行的蛇形无缝钢管组成,各蛇形管的进、出口端分别与进、出口集箱相连接。
钢管省煤器一般按逆流方式布置,管内给水自下而上流动吸热,管外烟气自上而下横向冲刷管束,对流放热。
⑵可提高燃烧所需空气的温度,改善燃料在炉内的着火和燃烧条件,从而降低各项不完全燃烧损失,提高锅炉热效率。
导热式:烟气和空气具有各自的通道,热量通过传热壁面连续地由烟气传给空气。下图为立式空预器结构示意图,供热锅炉大多采用管式空气预热器。
再生式:烟气和空气交替流经受热面,烟气流过时将热量传给受热面并积蓄起来,待空气流过时受热面将热量传给空气。大型电站锅炉一般采用再生式空气预热器。
低温腐蚀主要发生于空气预热器中的冷空气入口段的烟气侧。对于供热锅炉,由于给水温度较低,在省煤器中也可能会发生低温腐蚀。
提高空气预热器进口空气温度,如将送风机吸风口引到锅炉房空气温度较高的屋架下面,或采用热风再循环。
空气预热器的飞灰磨损,在管子入口处约1.5~2.0倍管外径处最为严重。为防止磨损可在烟管入口处加装防磨套管,如上图所示。
压力表应当有存水弯,防止高温热水或高温蒸汽直接进入弹簧管,影响压力表测量的准确性。
当锅炉工作压力超过允许工作压力时,安全阀会自动开启,迅速泄放蒸汽,使锅炉压力下降,直至降到允许工作压力时,自动关闭。
结构紧凑,灵敏轻便,可在任意位置安装,能承受振动而不泄漏。但由于弹簧的弹性会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可靠性较差。
水位计是用以显示锅炉水位或锅内水位达到最高或最低限界时发出警报信号的安全附件。
锅炉水位计的种类很多,工业锅炉上用得较多的有玻璃水位计、低地位水位计、高低水位报警器等。
操作人员通过水位表监视锅炉水位,控制和调节锅炉进水,或凭此调整和校验锅炉给水自控系统的工作,避免发生缺水和满水事故。
大容量工业蒸汽锅炉,锅炉本体高度较高,当水位计距离操作层高度大于6m时,应在操作层装设低地位水位计,见下图。
工作原理:锅内水位的变化时,必然引起U形管中带色重液面高度的变化,此液面的变化即锅内水位的变化,它可以通过安装在操作控制间内的带色重液与水交界处的玻璃水位计中显示出来。
工作原理:利用浮体随锅内水位的升降变化而自动发出警报信号,从而提醒操作人员注意水位的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发生缺水和满水事故。
60、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bwin官网网站bwin官网网站